董明珠直击行业痛点:广告年轻化≠产品真品质,格力坚守“质量信仰”破局
行业乱象:广告“内卷”下的品质失守
董明珠的批评直指家电行业“内卷”核心。据她观察,当前市场竞争已陷入“偷工减料—低价倾销—维修成本高企”的恶性循环:“有些空调用一个月就坏,维修费比买新机还贵,这就是对消费者智商的侮辱。”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家电行业投诉量同比增长37%,其中“质量不符宣传”占比达62%,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上,“智商税”“割韭菜”等标签频繁与家电品牌关联。
这种乱象背后,是部分企业将“年轻化”简化为营销话术的投机行为。例如,某品牌曾推出“国潮联名款”冰箱,外观印有传统纹样,但内部压缩机却采用淘汰技术,导致噪音超标、能耗翻倍;另有品牌通过短视频平台大肆推广“AI智能空调”,实际功能仅支持语音开关机,与宣传的“全屋气候管家”相去甚远。
“年轻人单纯,他们追求美好,但企业不能利用这种单纯。”董明珠的批判引发广泛共鸣。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指出:“当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军,他们对品牌的信任建立在‘所见即所得’的基础上,虚假宣传将加速品牌信任崩塌。”
格力解法:从“玫瑰空调”争议看质量信仰
面对行业质疑,董明珠以格力“玫瑰空调”为例,诠释何为“真年轻化”。这款2023年推出的产品因粉色花瓣造型引发“土味”争议,但她坚持:“玫瑰空调创造了世界首台,你敢吗?”事实上,该产品搭载的“分布式送风技术”已获国际专利,通过上下出风实现“沐浴式制冷”和“地毯式制热”,解决传统空调冷风直吹的痛点,在年轻用户中收获“母婴友好”“长辈适用”等口碑。
这种“技术内秀”的年轻化策略,贯穿格力全产品线:
- “风不吹人”空调:采用仿生叶片设计,将冷风导流至天花板自然下沉,避免直吹头痛,成为租房青年“空调病”的解决方案;
- 鲜花冰箱:通过光合水润养鲜科技,模拟鲜花生长环境,使玫瑰在冰箱内保存25天仍鲜艳如初,精准击中都市女性“仪式感消费”需求;
- 国风空调:将水墨画元素融入机身,搭载56℃自清洁技术,满足年轻人“颜值与健康并重”的双重追求。
“真正的年轻化不是请明星、玩梗,而是用技术解决用户痛点。”董明珠在格力智能工厂向媒体展示时强调。该工厂每台空调需通过6000小时无故障运行测试,相当于普通家庭7年使用时长,生产线上的“挑刺工”甚至能用肉眼识别0.1毫米的瑕疵。
代际碰撞:从孟羽童到85后总工,组织年轻化赋能产品创新
格力的质量信仰,离不开组织体系的代际革新。2025年4月,格力完成管理层换届:70后张伟出任总裁,85后技术掌门钟成堡以总工程师身份进入董事会。这位从技术员起步的少壮派,带领团队攻克“零碳源空调”技术,使产品能耗降低80%,在迪拜高温测试中节能效率提升60%,成为格力拓展海外市场的“技术名片”。
在人才培养端,格力推出“6-1-3”锻造计划:新员工入职6个月内接受企业文化、专业技能培训,并分配适度难度任务;3年内参与团队项目,独立负责任务板块,培养沟通协作能力。例如,2021年通过综艺《初入职场的我们》走红的孟羽童,虽已转型自媒体,但其引发的“职场新人”话题,推动格力优化校招生培养体系,目前90后技术骨干占比已超40%。
“我们不以年龄论英雄。”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重申,“哪怕你90岁,能干我就用;哪怕你20岁,优秀我就聘。”这种开放的人才观,让格力在2025年斩获35项国际领先技术,申请专利8万项,其中青年团队贡献率达67%。
行业启示:质量内卷时代,如何赢得Z世代?
董明珠的炮轰,为家电行业敲响警钟。当Z世代逐渐掌握消费话语权,他们的选择标准正从“性价比”转向“质价比”:京东消费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5年年轻人购买家电时,“技术先进性”(68%)和“长期耐用性”(62%)已超越价格(51%)成为首要考量因素。
对此,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专家建议:“企业需构建‘技术—品质—体验’的闭环:前端通过用户画像精准定位需求,中端以核心技术解决痛点,后端用真实场景验证品质。”例如,海尔通过“三翼鸟”场景品牌,将空调、冰箱与智能家居联动,打造“回家即享26℃”的沉浸式体验;美的推出“一晚一度电”系列,用真实数据打破“空调费电”的刻板印象。
“质量不是成本,而是最锋利的竞争武器。”董明珠的总结,或许正是格力穿越周期的密码。当行业陷入价格战泥潭时,格力中央空调已连续8年市占率第一,光伏空调在海外高端市场溢价超30%——这印证了一个真理:在质量内卷时代,唯有将年轻化融入技术基因、组织血液的企业,才能赢得未来。
版权声明: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。。